老尼克:铁浮图,金兀术的重装甲骑兵部队何以从战无不胜到最终被弃用?
本号原创文章超过二百篇,欢迎开白转载,更欢迎投稿,尤其欢迎历史、文学、杂文、及文学评论类原创文章,若有打赏归原创作者,投稿邮箱:2713023142@qq.com,文后请附微信联系方式和作者简介。
老尼克:铁浮图,金兀术的重装甲骑兵部队何以从战无不胜到最终被弃用?
作者:老尼克
浮图是梵语,意思是佛塔,“铁浮图”意思是铁塔,传说中金兀术的这支重装甲骑兵部队,人马都披重甲,称为“铁浮图”,不过这似乎仅仅是宋朝的叫法,金国人怎么叫,不得而知,不过有人说,浮图这个发音,在女真语里的意思是“铁片”,如果是真的,倒是很合节奏,我不懂女真语,不知真假,哪位懂这个的还望告知,在下不胜感激。
铁浮图究竟长啥样?实在抱歉,我没找到相关图片,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文字描述中想象一下铁浮图的样子。
《三朝北盟会编》卷202--《汪若海札子》记载:"兀术所恃,号常胜军。其所将攻城士卒号铁浮屠,又曰铁塔兵,被两重铁兜鍪,周匝皆缀长檐,其下乃有毡枕。三人为伍,以皮索相连。后用拒马子,人进一步,移马子一步,示不反顾。以铁骑为左右翼,号拐子马,皆是女真充之。自用兵以来,所不能攻之城,即勾集此军。"
当时担任顺昌通判的汪若海,去杭州向朝廷请求救兵,并没有参加顺昌战役。他是在顺昌战役结束,返回到顺昌以后,访问当时的参战之人以及被俘逃脱的人士,写成了一篇《札子》送呈南宋朝廷。
他这个文中说的什么意思呢?大概意思是说,前胸后背是整块铁甲,而不是一般用的小片的碎甲,三人一组,相互用皮带相连,身后有人推着拒马,人往前走一步,拒马往前推一点,想后退也退不回去。
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卷七十四所载的绍兴四年仙人关之战,说金军"人被两铠,铁钩相连,鱼贯而上"。
《金佗稡编》卷8--《鄂王行实编年》所载,"贯以韦索,凡三人为联"
杨汝翼亲历顺昌之战,写下了《顺昌战胜破贼录》:“四太子披白袍、甲马,往来指呼,以渠自将牙兵三千策应,皆重铠全装。虏号铁浮图,又号扢叉千户,其精锐特甚。自用兵以来,所向无前,至是,亦为官军杀伤……,先以枪揭去其兜牟,即用刀斧斫臂,至有以手捽扯者。极力斗敌……,自辰至戌,贼兵大败。”
说到这里,我实在是忍不住了,说说我的真实目的吧,我很怀疑,第一:这是不是骑兵?第二:这披重甲的是不是女真人?
先说第一个疑问,这是不是骑兵?
第一:我曾经看过马未都的一个节目,说的是在东北什么地方出土金国全盔甲墓葬,经过称重,现在还有50斤重,加上被锈蚀掉的一部分,还有内衬,连接皮带等重量,这副铠甲重量应该在60斤左右。重甲应该比这个更重,因为它要么是铁甲加厚,要么是双层甲,理论上应该更重一些,一个士兵体重在多少合适呢?咱们按140斤算吧,加上这60斤的铠甲,这就200斤了,这还没算重甲的重量,就算比一般铠甲重三分之一,也有20斤,那就是220斤了,还有马呢!马身上也是披甲的啊!马的表面积比一个人大吧?怎么也得有两个人铠甲的重量吧?再加160斤,这就380斤了,再加上手里刀剑和弓箭的重量,一匹马托着400多斤?您真不心疼马!
其二:杨汝翼《顺昌战胜破贼录》:“先以枪揭去其兜牟,即用刀斧斫臂”啥意思呢?先用枪挑掉敌人头盔,再用刀斧砍胳膊。请问人家在马上,您用多长的枪才能够得着人家的头盔?还仰着头砍人家胳膊?直接蹲地上砍马腿不是更方便?
也许您说,岳飞想当初就是用钩镰枪专门砍马腿。没错,是有这么一说,但您别忘了,铁浮图出动时两旁还有什么。铁浮图不是单独行动的,是和拐子马配合行动的,铁浮图在中间,拐子马在两边,我很怀疑岳飞的钩镰枪是专门用来对付拐子马的。
第三:杨汝翼说:“四太子披白袍、甲马,往来指呼,以渠自将牙兵三千策应,皆重铠全装。虏号铁浮图,又号扢叉千户,其精锐特甚。”他说四太子,就是完颜宗弼,也就是金兀术,白袍,披了甲的马,马带甲,他没甲,但他是往来指挥,牙兵三千重恺全装,没提马啊?
第四: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卷七十四所载的绍兴四年仙人关之战,说金军"人被两铠,铁钩相连,鱼贯而上"。说人披两铠,铁钩相连,没提马啊?
第五:《金佗稡编》卷8--《鄂王行实编年》所载,"贯以韦索,凡三人为联"说三人为联,没说三人马为联。
再说第二个疑问,这披重甲的是不是女真人?
先看史料:《金虏图经》记载,金军"专尚骑",骑兵是早期金国唯一的正规军,金军中所有的步兵都由汉人充当,他们不是常备的正规军,其作用"惟运薪水,掘壕堑,张虚势,般粮草而已"。这些汉人,史称“签军”。
汪藻《论侨寓州郡札子》:"比金人入寇,多驱两河人民,列之行阵,号签军。"
《金史·兵志》:"故混源刘祁谓金之兵制最弊,每有征伐及边衅,辄下令签军,使远近骚动,民家丁男,若皆强壮,或尽取无遗。"
《元史·世祖纪五》:"阿术、阿里海牙因言:'我师东征,必分为三,旧军不足,非益兵十万不可。'诏中书省签军十万人。"
南宋宰相李纲《奏陈防秋利害札子》:"其侵犯淮淝及光山、六安等处,止是李成、孔彦舟叛将签军。"
据说“签军”后来不仅仅是汉人了,也有契丹人,渤海人甚至还有低等的女真人,女真人也分着很多,最早叫黑水靺鞨,粟末靺鞨,后来又分生女真、熟女真,再后来分建州女真、海西女真、东海女真等等,我不是很清楚,大概就是女真人内部也有高低贵贱之分。
最有意思的一个说法是金国被蒙古打败,女真人往南跑,最后在现今河南商丘,汝南附近被灭亡,为啥不往黑龙江他们老家跑呢?脑洞大开的回答是这帮高级别的女真人不断南迁,留在当地的都是低级别的,他们没少被高级别的女真人算计,对他们只有仇恨,所以他们回去,不被蒙古人整死,也得被这帮低级别的女真人整死,所以不敢回去。
为啥啰里啰嗦讲这么多无关的?其实有关系的。
《三朝北盟会编》卷202--《汪若海札子》:"三人为伍,以皮索相连。后用拒马子,人进一步,移马子一步,示不反顾。"
拒马是什么?简单说是一种障碍物,利用一支较粗的轴木,将枪穿插其中,敌军撞上长枪必死无疑,古时称此为拒马战术。把拒马放在自己士兵身后?让自己的士兵只能前进不能后退?防谁呢?天下关系有五铁,第一个就是“一起扛过枪”,让自己的兄弟前面送死,你咋不站前面呢?
所以我很怀疑这些身披重甲的人,就是“签军”。不是让你打仗的,就是让你在前面挡子弹的,怕你跑了,所以三个人一组,用皮带也好,铁链也好,拴住,这样你就不好跑了,后面用拒马顶着你,只能前进。
再者说,身披六七十斤重甲,还能挥舞刀剑搏斗?一箭之地,也就七八十米吧,不信您试试,身披六七十斤重甲,您能走直线就算厉害!
最后说一下铁浮图的战绩。
1127年,靖康之变发生后,金兀术乘机带领五千拐子马和一千铁浮图向中原进军。
1128年,铁浮图和拐子马在金兀术的带领下,再次攻打东京汴梁(今河南开封)。
1129年,金兀术带领铁浮图和拐子马第三次南下,直逼长江天险。
1130年,金兀术带领铁浮图围攻黄天荡,企图一举打下长江天险,结果惨遭抗金名将韩世忠挫败。
1135年,岳家军首次北伐,企图收复故都汴梁,途中遭遇铁浮图,双方展开你死我活的拼杀,结果铁浮图险些全军覆没。
1136年,岳飞再次北伐,途中再次遭遇铁浮图,双方又展开激烈的战斗,铁浮图损伤过半。
1140年,金兀术再次南下,势如破竹地杀到长江天险,遭遇宋军的顽强抵抗,铁浮屠与拐子马损失过半,半路又遭遇岳家军的拦截,全军覆没。
一开始铁浮图出现,宋军没见过,战无不胜,后来见得多了,宋军也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,逐渐总结出了对付铁浮图的各种办法,岳飞,吴阶,刘锜等人,各自用自己的办法大破铁浮图,这其中有宋军勇猛杀敌的原因,也有重甲行动不便的原因,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是,充当铁浮图的这帮“签军”,根本也就不想去当那送死鬼挡箭牌,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,一个人只要往前一仆,就带倒俩,三人联在一起,想爬起来都难。这是不是最终遭金兀术弃用的原因?
1140年之后,再也没有关于铁浮图的记载,只剩下关于铁浮图,这支重装甲骑兵的传说,千百年来一直在流传。
老尼克,原名杨磊,现年51岁,初中毕业,居住古都洛阳,原洛阳轴承厂工人,好看历史闲书,兴趣所致,便闲侃历史,写些杂文,聊以自慰。
作者原创文章精选: